故事的閱讀與分析
理論基礎
認識自己神奇的頭腦
理論基礎
認識自己神奇的頭腦
我們吸收資訊的方法有三種:
1.有些人對視覺線索如演講和閱讀反應最佳(聽覺型29%)
2.有些人則需要看到圖畫或或圖表(視覺型34%)
3.另一些人在實際觸摸或者親自動手時反應最佳(運動型37%)
2.有些人則需要看到圖畫或或圖表(視覺型34%)
3.另一些人在實際觸摸或者親自動手時反應最佳(運動型37%)
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超強的儲存資訊能力,只要能引發正確的聯想,回憶立刻就能被喚起。
大部分中小學生在能夠實際參與及行動的情況下,會有最佳的學習效果。我們每個人都主要以其中一種模式與世界打交道,多數人也都是將此三種學習方式,以不同方式重新組合運用。連結運用時,學習速度會最快,效果也最好。
大部分中小學生在能夠實際參與及行動的情況下,會有最佳的學習效果。我們每個人都主要以其中一種模式與世界打交道,多數人也都是將此三種學習方式,以不同方式重新組合運用。連結運用時,學習速度會最快,效果也最好。
I hear and I forget; I see and I memory; I do and I understand; I think and I create.
I hear and I forget; I see and I memory; I do and I understand; I think and I create.
由以下圖表可以明顯看出:
多數人在學習時若靠動手實際操作,經由腦部運作思考之後,可以將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保留70~90%;
若靠口語加以複述,經由腦部運作思考之後,可以將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保留50~70%;
若靠視覺和聽覺並用,經由腦部運作思考之後,只能保留30~50%的知識;
只靠視覺學習,經由腦部運作思考之後,只能保留20~30%的知識。
只靠聽覺學習,經由腦部運作思考之後,只能保留10~20%的知識。
※有效處理學習訊息之比較圖
•你看、聽、說、做某件事愈多次,就愈容易記住它。 人腦對我們所見、所聽、所說和所做的事,有不同記憶部位,對於所接受到的每一個訊息,它都能夠分析和儲存。因此,多重感官的經驗,可以增加我們記憶力的廣度和深度。
•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,然而,面對大量的文字,人們不能也無法記得所有讀過的資訊,因此能否在有限的時間裡讀到重要的訊息,即代表著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好壞,這對個人的學習狀況具有決定性的影響。許多研究指出,年紀越小的學童越需要閱讀策略的教學。國內外有關閱讀策略教學的研究或訓練不少,也強調以閱讀策略教學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與高層次思考(Sear, Carpenter, & Burstein,1994)。其中圖解策略是眾多策略中,少數能應用在閱讀前、閱讀中、閱讀後各階段的閱讀輔助策略之一,它提供閱讀者另一種不同於傳統的線性文字呈現的閱讀方式,以圖解形式將原來文字與文字間的關係與整篇文章的結構表達出來,使閱讀者對閱讀的內容能有更清楚、更具體的概念(陳櫻代,1999)。
第一節
正式閱讀前
老師通常先為學生預備圖表組織工具,是 為了作為閱讀和聆聽的準備。老師可藉此評估學生的先備知識和經驗背景(如圖),並為學生呈現出視覺性的知識。老師在此階段常用的策略是:腦力激盪、釐清觀念、分類和按順序排列知識等。這種方式可以先建立一般性的知識並激發學生研讀動機。
1.標題、封面觀察表
2.KWL
3.瀏覽後記錄單
4.預測、經驗連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